ERP 基础
ERP 概念
制造业基本方程式
制造业的4个基本问题:
- 要制造什么产品?
 - 用什么原材料或零部件来制造这些产品?
 - 已经有哪些原材料或零部件?
 - 还需要准备哪些原材料或零部件?
 
制造业的基本方程式:AXB-C=D
- A:制造的产品数
 - B:制造每件产品所需的零部件数
 - C:库存现有的零部件数
 - D:尚缺的零部件数
 
ERP的发展阶段
订货点法
订货点法,再订货点法(Re-Order Point,ROP)[按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物料需求],订货点法的实质:库存补充,订货点法是围绕一些不成立的假设建立的,关注的是 “何时订货而不是何时需要物料
订货点法能够为企业正常生产提供足够的原料,但是会有库存积压,对物料的要求较高,要求:
- 物料的需求是相对独立的
 - 物料需求是连续发生的
 - 提前期是已知的和固定的
 - 库存消耗之后应立即补充
 
MRP
物料:泛指产品、零部件、 在产品、原材料、工装工具等
MRP 特性:
- 通过产品结构,将所有物料的需求联系起来
 - 将物料需求分为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
 - 对物料的库存信息,引入时间坐标:
库存量 + 已订货量 - 需求量 = 可供货量- 库存量(现存量)
 - 已订货量(预计入库量)
 - 需求量(预计出库量)
 - 可供货量(计划供应量)
 
 
MRP:以订单为基础的订货系统
时段式MRP
时段式MRP:能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与数量,但是没有考虑现有的生产能力,没有考虑采购的条件约束,缺之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计划的能力:
- 依据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信息等
 - 得到各种相关需求物料的需求状况
 - 规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委外计划
 - 以订单为基础的订货系统
 - 没有考虑企业生产能力和采购条件约束
 - 缺乏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计划的能力
 
闭环式MRP
闭环式MRP:可以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控制,对企业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
闭环式MRP的优点:
- 主生产计划: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与市场需求
 - 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伴随看能力与负荷的运行
 - 作业计划与执行:物料的加工变化,控制能力的投入与产出过程
 - 能力执行情况反馈到计划层:整个过程是能力的不断执行与调整的过程
 
闭环式MRP的缺点:
- 仅关注生产管理,涉及的是物流
 - 资金流,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甚至数据的不一致
MRPII
MRPII:在闭环式MRP基础上把生产、财务、销售、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体化系统,实现制造业企业整体效益的有效管理模式 
MRPII原理:
- 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 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各个环节
 - 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
 - 使它们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作用
 
MRPII优点:
- 在周密的计划下
 - 有效地利用各种制造资源
 - 控制资金占用
 - 缩短生产周期
 - 降低成本
 - 实现企业整体优化
 
MRPII缺点:
无法满足企业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生产经营
ERP
ERP:供应链管理思想
传统ERP的不足:
- 应用领域狭窄:局限于制造业
 - 系统功能少,业务处理面窄:制造、分销和财务管理,企业内部流程管理
 - 系统结构:面向对象设计技术,难以实现“用户定制”
 - ERP系统:“以产品为中心”设计,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的”个性化”
 
ERPII
21世纪的竞争,不是单一企业间的竞争、单一企业链间的竞争,而是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人们更加重视整个供应链及整个企业联盟体内的资源整合与协同,ERPII是对ERP的一种扩展和提升
ERPII与传统ERP的区别:
- 主要区别:引入“协同商务”概念(协同商务:企业内部人员、企业与业务伙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电子化业务的交互过程)
 - 对ERP的流程及外部因素,提出了更多要求:
- 管理对象:增加企业间交易对象
 - 管理任务:增加对客户、对股东和对合作企业的任务
 - 管理模式:管理方案是跨企业的,主要改变是企业之间的管理模式成为重点
 
 
ERP 概念
一般企业信息系统的软件架构:
ERP 基础档案
企业的类型:
- 农业企业
 - 工业企业
 - 商业企业
 - 物资企业
 - 交通运输企业
 - 金融企业
 - 建筑安装企业
 - 其他企业
 
企业按生产要素所占比重划分:
- 劳动密集型
 - 技术密集型
 - 资本密集型
 - 资源密集型
 
工业企业的基本活动:
- 制定经营方针和目标
 - 技术创新活动
 - 供应活动
 - 生产活动
 - 销售活动
 - 财务活动
 - 安全活动
 - 管理活动
 
生产经营型企业的系统模型:
企业基础档案:
人
- 员工
 - 客户
 - 供应商
 - 批发商、零售商
 - 投资者(股东)
 - 消费者
 - 政府
 - 社会(社区)
 
财
- 收付结算
- 结算方式
- 现金
 - 支票
- 现金支票
 - 转账支票
 
 - 商业汇票
- 银行承兑汇票
 - 商业承兑汇票
 
 - 电汇
 - 委托收款
 - 其他…
 
 - 付款条件(现金折扣)
 - 银行信息
 
 - 结算方式
 - 账务处理
- 会计科目(记账)
 - 凭证类别
- 记账凭证
 - 其他…
 
 - 外币设置
 
 
物
- 计量单位(可设置多计量单位)
 - 质量管理档案
- 检验标准
 - 检验项目
 - 检验指标(反应产品质量状况的指标)
 - 检验方案(质量检验的标准和依据,可将质量检验方案,指定给存货)
- 检验标准
 - 检验项目
 - 检验指标
 - 检验设备仪器
 - 检验用料
 - 检验地点
 - …
 
 
 - 仓库档案(可以是虚拟仓库)
- 计价方式
 - 仓库的类别属性
- 普通仓
 - 现场仓(车间库存)
 - 委外仓
 - 代管仓(物料只记数量,不考虑成本)
 - 资产仓(存放固定资产的仓库)
 
 
 - 存货档案
- 存货的基本属性
- 销售相关
- 内销
 - 外销
 
 - 采购相关
- 采购
 - 受托代销
 
 - 委外相关
 - 生产相关
 - 物料清单相关
- 计划品(代表一个产品系列的物料类型,其物料清单中包含子件物料和子件计划百分比)
 - ATO(ATO件本身,只有在接受客户订单后,方可下达生产进行装配,目的是提前准备其子件)
 - 模型(模型件支持选配子件,模型属性,可以与ATO属性PTO属性或特征选配属性同时存在)
 - 选项类(是ATO模型或PTO模型物料清单上,对可选子件的一个分类)
 - PTO和特征选配(PTO件本身,只有在接受客户订单后,方可从仓库中挑选出库,其主要目的是提前准备其子件)
 
 
 - 销售相关
 - 存货的控制与价格成本属性
- 控制相关属性
- 主要供货单位
 - 默认仓库
 - 供应类型
- 领用(制作产品被领用的原材料)
 - 虚拟件(无库存的装配件)
 - 入库倒冲
 - 工序倒冲
 - 直接供应
 
 - 安全库存
 
 - 价格成本相关属性
- 计价方式(每种存货只能选择一种计价方式)
 - 进项税率%
 - 销项税率%
 - 参考成本
 - 参考售价
 - 最低售价
 
 - 计划相关属性
- 计划默认属性
- 自制
 - 采购
 - 委外
 - …
 
 - MPS件(对企业的关键零部件或产品的生产计划)
 - 提前期
- 固定提前期
 - 变动提前期
 - 变动基数(如果有变动提前期考虑时, 每日产量即为变动基数)
 - 总提前期(
总提前期 = 总需求量 / 变动基数 * 变动提前期 + 固定提前期) - 累计提前期(取得原物料开始到完成制造该存货所需的固定提前天数,一般系统自动算出)
 
 - 数量修正
- 供应倍数(在生产规划编制时,系统自动将存货的规划净需求数量,修正为供应倍数的整数倍)
 - 固定供应量(在生产规划编制时,系统自动将存货的规划净需求数量修正为固定供应量)
 - 最低/最高供应量
 - 切除尾数(在生产规划编制时,如果存货的规划净需求数量是小数,则对数量进行向上进位取整)
 
 
 - 计划默认属性
 - 质量相关属性
- 检验方式
 - 抽检规则
 - 抽检率%
 - 质量检验方案
 
 
 - 控制相关属性
 
 - 存货的基本属性
 
业务信息
- 收发类别
 - 发运方式
 - 采购与销售类别
 - 费用类别与项目
 
生产制造
生产管理:工业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管理
生产过程:
- 基本生产过程(主导部分,由工序组成)
- 工艺过程
 - 检验过程
 - 运输过程
 
 - 辅助生产过程
 - 生产服务过程
生产类型:(依据其产品特点、生产计划或销售方式等的分类:) - 生产计划的来源:
- 订货生产:根据订货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成品库存少,主要任务:抓交货期保证产品的如期生产与交货
 - 备货生产:在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成品的库存较多,重点:抓产供销之间的衔接,防止库存积压和脱销
 
 - 生产方法:(一个企业可以并存几种类型)
- 合成型(组装加工生产)
 - 分解型(将原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后生成许多种产品)
 - 调制型(改变加工对象的形状或性能而制成产品)
 - 提取型(从矿山、地下或海洋中挖掘提取产品的生产)
 
 - 生产的连续程度:
- 连续生产:长时间连续不断地生产,生产的产品、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生产设备,是固定的、标准化的,车间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储存
 - 离散生产:各要素的投入是间断性的,生产设备和运输装置,必须适合各种产品加工的需要,车间和工序之间具有一定的在制品储存
- 备货生产(MakeTo Stock,MTS) 计划主要根据预测,并在接到客户订单之前已生产出产品,非常重视市场预测、 经营战略和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MPS)的计划对象与企业的销售对象一致,保存大量的库存产品,客户可以根据现有的库存产品进行选择和签约,适用于大众化的普通商品的生产
 - 订货生产(Make ToOrder,MTO) 计划主要根据客户订单,接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组织生产产品,只保存少量的库存产品,客户根据企业的产品目录进行选择和签约,经常使用少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多品种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价值高、要求交付期短,MPS计划对象:价值高、技术复杂、生产提前期长且性能重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企业的销售对象通过最终装配计划完成
 - 按订单组装(Assemble To Order, ATO) 先生产和储存零部件,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根据订单的要求装配,销售产品:一系列多种规格的产品,产品结构:基本相同,由一些基本组件和通用件组成,每一项基本组件有多种选择,MPS计划对象:基本组件或通用件
 - 按订单分栋(Parcel To Order,PTO) 先生产和储存零部件,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根据订单要求直接将零部件出货,MPS计划对象:基本组件或通用件
 - 定制生产(EngineertoOrder,ETO) 接到客户订单后,按订单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和组织生产,最终产品:比较复杂,且是按照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设计和生产的,MPS的计划对象:最终产品
 
 
 - 工作地专业化程度:
- 大量大批生产:每个工作地固定地完成 道或者少数几道工序,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很高,优点:生产稳定 效率高、成本低、管理工作简单,缺点:投资大、适应性差和灵活性差
 - 批量生产:工作地在一批相同零件加工结束后,调整设备和工装,再加工另一批其它零件,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
 - 单件小批生产:工作地经常变换生产品种,作业准备改变频繁,工作地专业化程度最低,优点: 适应性强、灵活性高,缺点:生产稳定性差、效率低、成本高、食 管理工作复杂
 
 
生产制造策略:
- 制造ATP规则(Available-to-Promise,可承诺量)库存或计划生产量中,尚未分配到客户订单的部分,承诺客户订单的依据。制造ATP规则:定义企业ATP运算的规则,定义内容:逾期需求天数、逾期供应天数、需求来源和供应来源,作用:确定如何匹配物料的供应和需求
- 需求来源
- 销售订单:已开具销售订单承诺给客户、未发货或出库的销售物料需求量
 - 生产订单:已审核或已锁定的生产订单、未领料出库的子件需求量
 - 委外订单:已审核或已锁定的委外订单、未领料出库的子件需求量
 - 计划订单:MPS/MRP计算产生的计划需求物料子件的未领料出库量
 
 - 供应来源
- 采购订单:已审核或已锁定的采购订单,采购物料还没入库或到货的数量
 - 生产订单:已审核或已锁定的生产订单,其生产订单物料未入库的量
 - 委外订单:审核或已锁定的委外订单,其委外订单物料未入库或未到货的量
 - 计划订单:MPS/MRP计算产生的计划需求物料及其数量,尚未生成生产或委外订单的量
 - 现存量:库存管理中确认的可用数量
 
 
 - 需求来源
 - 预测版本资料:MPS/MRP计划展开时, 需要使用的产品预测资料
 - 需求时栅(Time Fence):时间栏、时间警戒线和时界,时栅是一个时刻点,是修改计划的难易程度
- 时栅
- 冻结时栅
 - 协议时栅
 - 计划时栅
 
 - 需求时栅设置的需求来源
- 预测订单
 - 客户订单
 - 预测订单+客户订单,反向消抵
 - 预测订单+客户订单,正向消抵
 - 预测订单+客户订单,先反向再正向消抵
 - 预测订单+客户订单,先正向再反向消抵
 - 预测订单+客户订单,不消抵
 
 
 - 时栅
 - 时格资料:根据企业生产特性确定的时间单元,用来合并某些与时间相关的资料
- 时间单位
- 天
 - 周
 - 旬
 - 月
 - 季
 - 年
 
 
 - 时间单位
 
生产制造工艺:
- 工作日历:反映企业实际的休假日和工作日
 - 工作中心(Work Center)生产和管理单元,ERP系统生产进度安排、核算能力、计算成本的基本单位,工艺路线、工序的归属
 - 资源资料:计划、执行或成本计算所要求的任何资源(如:人工,机器设备,模夹具,场所,检验仪器)
 - 工序资料:组成生产过程、完成产品加工的基本单元
- 按工序的性质和特点
- 工艺工序:使劳动对象直接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加工工序
 - 检验工序:对原料、材料、成品等进行技术质量检查的工序
 - 运输工序:劳动对象在上述工序之间流动的工序
 
 - 按照工序的作用
- 基本工序:直接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工序
 - 辅助工序:为基本工序的生产活动创造条件的工序
 
 
 - 按工序的性质和特点
 - 工艺路线资料:是一种计划文件,描述物料加工、零部件装配的操作顺序的技术文件,是多个工序的序列
- 主要工艺路线:制造产品使用最频繁的一组工序,必须至少定义一个版本
 - 替代工艺路线:描述生产相同产品的不同制造流程,可以定义多个
 
 
物料清单
物料清单: MRP计划的基础档案,MRP系统计算物料需求的控制文件
物料清单类型:
- 标准物料清单:标准物料的物料清单(除计划物料、选项类或模型之外的物料)
 - 计划物料清单:代表一个产品系列的物料类型
 - 选项类物料清单:对可选子件的分类
 - 模型物料清单:订购该物料时,其物料清单会列出可选的选项和选项类的物料
 
物料清单的功能分类:
- 主要物料清单:唯一的企业范围内有效的BOM
 - 替代物料清单
- 设计BOM:设计部门内有效
 - 工艺BOM:工艺部门内有效
 - 制造BOM:生产部门内有效
 - 维修BOM:维修部门内有效
 - 成本BOM:产品成本核算部门内有效
 
 - 公用物料清单:有相同物料清单类型的两个物料, 可共享公用物料清单
 
物料清单相关术语:
- 毛需求与净需求
- 毛需求量(gross requirement):在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某个物料的总需求量,包括:
- 独立需求(Independent Requirement):一个库存物料的需求,不依赖于其他库存物料的需求。如:客户订单需求、 预测订单需求、安全库存需求
 - 相关需求(dependent Requirement):一个库存项目的需求,与其他库存项目的需求直接相关。如:半成品、原材料,是从独立需求中推导出来的
 - 预计入库
- 已请购量:指已审核或已锁定的采购请购单未生成采购订单的量
 - 采购在途量:指已审核或已锁定的采购订单未入库或未到货的量
 - 到货/在检量:到货但未入库的量、红字发货单上未出库的量、处于在检状态未入库的量
 - 生产订单量:已审核或已锁定的生产订单未入库的量
 - 委外订单量:指已审核或已锁定的委外订单未入库或未到货的量
 - 调拨在途量:已调拨发货但还未入库的量
 
 - 预计出库
- 销售订单量:有销售订单但还没有发货单的销售数量
 - 待发货量:有销售发货单但还没有出库的待发货数量
 - 生产未领量:有生产订单但还没有领料出库的子件需求数量
 - 委外未领量:有委外订单但还没有领料出库的子件需求数量
 - 调拨待发量:已开具调拨单,但未发货的量
 
 
 - 净需求量(net reguirement):在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某物料的实际需求数量,
净需求=毛需求+安全库存-预计入库-现有库存 
 - 毛需求量(gross requirement):在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某个物料的总需求量,包括:
 - 低阶码(low level code): 分配给物料清单上每个物料的一个从0至N的数字码,一个物料只能有一个低阶码,当一个物料在产品结构的层次不同时,取其层次最低的数字最大的层级码。低阶码可以降低库存量减少资金占用
 - 损耗率
- 组装废品系数(母件损耗率):对零部件毛需求的调整,零部件在装配它的父项时,零部件的损失或毁坏的百分比,适用于过程型制造业
 - 零件废品系数(子件损耗率):对订单数量的调整,物料本身在采购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损耗百分比,适用于离散型制造业
 
 - 产出品: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为剩余物品产出的物料
- 联产品:用同一种原材料,通过同一个生产过程,与其它产品一道产出的产品
 - 副产品:在生产主要产品的同时,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
 
 - 虚拟件:库存不存在的物料,多个所需物料组合在一起产生的一个子装配件,生产规划时,通过虚拟件直接展开到该虚拟件的子件。作为产品结构中的一种过渡件,可用于代表一组、一系列、一种属性或者一类规格的物料,作用:
- 作为共用件,让物料清单更容易维护
 - 作为规划物料,有利于预测与规划
 - 作为工序中的过渡性物料,以更好地显示加工顺序,方便工艺路线的维护
 
 - 成本卷叠:一种成本核算的计算方法,需要对组成产品的所有零部件的成本进行核算,将成本计算和存货核算相结合,解决多层BOM结构的成本核算,需要多次计算的问题,可一次完成所有成本计算与存货核算工作,包括:
- 存货成本分配
 - 逐层成本计算
 - 存货期末处理
 
 
初始化设置
搭建组织机构
- 启用多组织
 - 搭建组织机构
 - 建立组织业务关系
- 委托采购
 - 委托销售
 - 库存调拨
 
 
基础资料控制
子系统参数
企业业务处理的控制参数,决定企业使用系统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和数据流向
- 采购与应付系统参数
 - 销售与应收系统参数
 - 库存与存货系统参数
 - 总账系统参数
 - 生产制造相关子系统的参数
 
期初数据
期初数据保证数据的连贯性,期初记账后,期初数据不能增加、修改,除非取消期初记账,即使没有期初数据,也必须执行记账操作
- 采购与应付的期初数据与记账
- 采购管理
- 期初采购订单:上月已经签订采购合同但还没有到货的单据
 - 期初采购发票:上月已取得的供货单位的采购发票,但货物还没有入库
 
 - 应付款管理
 - 委外期初【与采购期初基本一致】
 
 - 采购管理
 - 销售与应收期初数据
- 销售管理期初数据
 - 应收款管理
 
 - 库存与存货的期初数据与记账
- 库存管理期初:可编辑的年度:启用系统的第一年或重新初始化的年度。可编辑的月份:第一个会计月,若有月未结账了则不允许再编辑
 - 存货核算期初:期初数据:一般与库存管理系统的期初相对应,可录入,也可从库存管理系统中取数。期初记账:期初数据录入完成后执行;只有期初记账后,才能进行日常业务、账簿查询、统计分析等
 
 - 总账期初余额
- 总账期初数据:以上期的期未余额为基础,结转至本期或调整后的金额,反映以前期间的交易和上期采用的会计政策的结果,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续性
 - 期初余额对账:由于误操作可能会导致总账与辅助账、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有误,对账:有利于用户进行账账核对和修正错误数据
 
 - 期初记账与对账的顺序
 
期初记账
期初记账作用:区分期初数据和本月数据,需要期初记账的子系统:采购、委外和存货核算
单据设置
影响单据的显示与打印格式、编辑的内容
单据格式设置:
- 显示格式设置
- 标题属性设计
 - 表头项目设计
 - 表体项目设计
 - 项目属性设计
 
 - 打印格式设置
单据编号设置
单据打印控制 - 设置最大打印次数
 - 超次数时的口令
 
科目设置
影响凭证上默认科目的完整性,提高凭证生成时科目设置的效率和质量
- 应付款的科目设置
- 基本科目
 - 控制科目
 - 对方科目
 - 结算科目
 - …
 
 - 应收款的科目设置
- 基本科目
 - 控制科目
 - 对方科目
 - 结算科目
 - …
 
 - 存货核算的科目设置
- 存货科目
 - 对方科目
 - 结算科目
 - 应付科目
 - 税金科目
 - 运费科目
 - …
 
 
计划与资源需求计算
企业计划的分类
按时间:
- 长期计划
 - 中期计划
 - 短期计划
按管理层次: - 全企业生产经营计划
 - 职能部门计划
 - 车间计划
 - 班组计划
按计划内容: - 生产计划
 - 销售计划
 - 质量计划
 - 供应计划
 - 劳动计划
 - 财务计划
 - …
 
ERP计划的层次
- 经营计划(BusinessPlanning,BP业务规划)
- 总体目标的体现
 - 高层决策者制定
 - 经营对策计划
- 未来2 - 7年的时间
 - 年销售额、年利润额
 
 - 制定时需要有预测
 
 - 销售与运营规划(Sale and Operational Planning,S&OP)生产计划大纲(Production Plan,PP)
- 销售规划
 - 运营规划
 
 -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
- 以生产计划大纲为依据按时间段计划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
 
 -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
- 以主生产计划为依据推导出所有物料的需求:生产计划单和采购/委外件的采购/委外计划单
 
 - 车间作业控制(Production Activity Control,PAC)
- 根据零部件生产计划,编制工序排产计划
 
 
ERP与预测的关系
预测概述
预测方法:
- 定性方法
- 调查研究法
 - 德尔菲(Delphi)方法
 - 历史类比法
 - 经验估计法
 
 - 定量方法
- 时间序列分析法
- 移动平均法
 - 指数平滑法
 - 趋势外推法
 
 - 因果分析法
预测分类: 
 - 时间序列分析法
 - 按时间长短:
- 短期预测:3个月至1年
 - 中期预测: 2 ~ 5年
 - 长期预测:5年以上
 
 - 按内容
- 销售预测
 - 生产预测
 - 采购预测
 - 财务预测
 - …
 
 
预测的基本要素:
- 基础数据
- 按数据质量
- 已处理数据
 - 未处理数据
 
 - 按数据来源
- 内部数据
- 市场销售数据 —> 销售部门
 - 维修件使用与采购数据 —> 维修服务部门
 - 生产控制数据 —> 生产控制部门
 - …
 
 - 外部数据
 
 - 内部数据
 
 - 按数据质量
 - 预测技术
 - 预测分析
 - 预测判断
 
预测准确性:
- 数据质量
 - 样本量
 
ERP与预测数据
ERP软件:
- 收集、记录和整理
 - 企业内部的全部数据
 - 企业外部的收集和整理更全面、更及时
 
ERP与预测计算:
- 预测
- 计划的基础
 - 计划过程密不可分的部分
 
 - ERP计划中的预测
- 经营计划
 - 销售与运营规划(含生产计划大纲)
 - 主生产计划
 
 
ERP与预测时间:
时间范畴:
- 预测展望期:预测工作覆盖的时间
 - 预测时间单位:对预测展望期划分的时间间隔
 - 预测检香期:重新进行预测的周期
 
ERP经营计划与生产计划大纲
经营计划
- 产品开发方向及市场定位、 预期的市场占有率
 - 长远能力规划、技术改造、 企业扩建或基本建设
 - 预期的营业额、销售收入与利润、资金周转次数、销售利润率和资金利润率
 - 财务预算、现金流计划
 
生产计划大纲
主要工作:把货币目标值转换为产品系列的产量值
- 每一产品系列的月生产量
 - 所有产品系列的月汇总量
 - 每一产品系列的年汇总量
 - 所有产品的年汇总量
 
作用:协调需求产量与可用资源之间的差距,作为编制主生产计划的依据
生产计划大纲编写流程:
- 搜集需求资料
- 经营计划:未来的销售目标和利润目标(金额)
 - 市场部门:客户的未来需求估计
 - 工程部门:资源清单
 - 生产部门:关于资源可用性的数据
 - 仓管部门:已有库存、预计入库等实时数据
 - 财务部门:单位产品的收入与成本,财务预算,可用的资金等
 
 - 编制生产计划大纲初稿
 - 确定资源需求:当确定生产量时要考虑需要占用的有效资源,如果资源不足,应协调差距,步骤:
- 申定资源清单
 - 计算资源需求
 - 协调资源需求与可用资源之间的差距
 
 - 生产计划大纲定稿
- 满足经营计划的目标
 - 得到下述部门的认可
- 市场部门
 - 工程部门
 - 生产部门
 - 财务部门
 - 人事部门
 
 
 - 批准生产计划大纲
 
产品预测与均化政策
短期产品预测与均化
产能管理
产能管理:对企业生产制造能力需求的管理,主要功能:
- 资源清单生成与维护
 - 各种产能需求计算与报表查阅
 
产能需求:
- 资源需求计划(RRP,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建立长期需求预测后,运行主生产计划前依据长期的需求预测数据,估算完成生产计划所需的资源,有助于企业解决长期的计划问题
 - 粗能力计划(RCCP, Rough Cut Capacity Planning)将对MPS件的主生产计划,转换为对关键资源的能力需求,验证主生产计划是否具有充分的生产能力
 - 能力需求计划(CRP, 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依据物料的生产订单及其工艺路线,计算MRP件生产计划需求能力与可用能力,核实各工作中心是否具有足够的可用能力来满足所有生产计划的能力需求
 
资源需求计划
资源需求计算的数据源:
- 预测订单
 - 时格
 - 资源清单
 
资源需求计算过程:
可用产能:关键资源的可用数 x 总工作小时数 x 资源利用率






